【天眼問醫】從遺忘到重拾記憶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治療后他喊出了女兒的名字
提起阿爾茨海默病,許多人的認知或許停留在那句“即便忘記了全世界,也不會忘記愛你。”
然而,記憶錯亂、性情大變、猜疑咒罵,甚至最后大小便失禁、語言失序、失去日常溝通能力、行為能力和理解能力……囿于記憶迷宮中的患者們,所面對的不僅是遺忘那么簡單。
2024年12月6日,在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遵義一醫”)神經外科診療中心病房內,陳爺爺(化名)和他女兒陳嵐(化名)正配合醫生查房,陳爺爺還熱情地與前來查房的主任付曉紅打招呼。這一幕落到陳嵐眼里,不禁讓她紅了眼眶。
兩年前,突如其來的阿爾茨海默病,悄然侵蝕了這位80歲老人的記憶。
“腦研究教父”迪克·斯瓦伯曾這樣描述阿爾茨海默病——像一部往開始方向回放的電影,它的過程與人類的發育方向相反,患者逐漸失去人格和才能,以完全依賴他人而告終。
起初,陳嵐只是發現陳爺爺偶爾會忘記剛說過的話,或是重復做著同一件事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世界開始變得模糊而陌生。曾經熟悉的家,如今卻成了他眼中的迷宮,那些擺放在固定位置的物件,仿佛一夜之間都長了腳,悄悄地躲了起來。
“我的鑰匙呢?我明明記得放在這里的。”陳爺爺常常這樣喃喃自語,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無助與迷茫,就像是一個被時間遺忘的孩子,在尋找著回家的路。
陳嵐的心,被這一幕幕場景深深刺痛。陳爺爺一遍遍地尋找,他的固執,在這一刻顯得如此無助,因為他已經無法理解,為何自己的記憶會如此背叛自己。
直到一日,陳爺爺獨自一人走出了家門,陳嵐和家人發現時,他已經站在了離家不遠但卻又陌生的路口,眼神空洞地望著四周,仿佛是在尋找著什么。
那一刻,陳嵐意識到,陳爺爺已經找不到自己的家,他的世界,也不再是那個充滿秩序與邏輯的空間了。
“他甚至都不記得自己有女兒。”這讓陳嵐傷感萬分。
今年9月份,得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手術治療方式——超顯頸間微淋巴靜脈吻合術。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陳嵐帶著陳爺爺從外地來到了遵義,前往遵義一醫求診。
在了解陳爺爺的病情并詳細對其進行檢查評估后,遵義一醫神經外科診療中心的付曉紅博士團隊認為陳爺爺達到手術指征,可以為其手術。
隨即,神經外科診療中心又聯合多學科專家開展了術前討論,就阿爾茨海默病相關治療指南、新理念以及外科治療技術方案、術前準備、麻醉風險評估及康復評定、圍手術期用藥、護理、康復治療等進行深入的討論交流,為陳爺爺確定了規范、嚴謹的手術方案。
12月4日,在女兒的陪同下,付曉紅博士團隊為陳爺爺實施了雙側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
回到病房后,陳嵐習慣性喚了聲“爸”,沒想到陳爺爺輕輕地回應了一聲,這個回應瞬間讓陳嵐熱淚盈眶,不敢相信的她又重復叫了好幾次,每次陳爺爺都作出了回應。陳嵐說自己已經有兩年沒能聽到父親的回應了。手術的效果讓陳嵐看到了希望,她開始記錄父親的變化。“爸爸的話明顯變多了,也記起來了一些朋友。在手術后兩天,甚至叫出了我的名字。”
陳嵐告訴記者,“來做檢查前,我都只希望他能體面地結束他的人生。如今能恢復成這樣,我已經很滿足了。謝謝付主任,謝謝各位醫護人員。”
據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遵義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遵義合作中心)執行主任,腦血管病科主任付曉紅介紹,人體淋巴系統不僅有免疫功能,也承擔著運輸顱內異常蛋白的交互作用。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的原理是采用頸部相對應的淋巴管和靜脈進行吻合引流,以降低深部腦組織內的淋巴壓力,加快腦組織的淋巴回流,清除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性代謝產物(各種蛋白)的淤積,從而減輕深部腦組織的淋巴水腫,改善腦功能,促進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癥狀的恢復。
通俗一點,這個手術相當于在擁擠的交通道路邊上建造一條“高速通路”,讓堆積的蛋白通過新建立的淋巴管靜脈通道,快速排除有害蛋白,從而達到減緩病情進展,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質量的目標。
“目前,我們醫院已經完成近100例的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付曉紅表示,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制復雜,迄今為止尚未有根治性的治療方法。現有的藥物治療主要是用來控制癥狀,而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LVA)手術干預作為一種創新且有潛力的治療策略,也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延伸閱讀: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簡稱AD)是一種以認知功能進行性退化為特征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也是最常見的癡呆類型,占老年癡呆癥的60%-80%。主要病理特點包括腦內β-淀粉樣蛋白(Aβ)沉積、神經纖維纏結(由Tau蛋白異常聚集引起)以及廣泛的神經元丟失和突觸功能障礙。
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原理主要基于改善大腦的淋巴循環,通過手術,重建大腦淋巴液的引流途徑,促進淋巴液更高效地流動,以期加速清除腦內的β-淀粉樣蛋白等有害物質,從而可能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病情進展。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冷賽楠 李明栩
編輯 胡桅可
二審 楊韜
三審 閔捷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