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頸椎病
【概述】
頸椎病是由于椎間盤突出,椎體后緣骨刺、后縱韌帶骨化、黃韌帶肥厚或鈣化、椎管狹窄等頸椎椎體退化及相鄰軟組織的退變,直接壓迫脊髓,神經,繼而出現相應癥狀和體征。
【病因】
外傷;頸部慢性勞損;頸椎退行性變;椎管狹窄;髓內血液循環受阻。
【分型及臨床表現】
1、頸型:以頸部酸、脹、及不適感為主,頸部活動受限。
2、神經根型:神經根分布區域的疼痛及麻木。
3、脊髓型:表現手足無力及麻木感,行走不穩,如踩棉感;手部不能做精細動作。
4、椎動脈型:表現為偏頭痛、耳鳴、聽力減退及耳聾等。
5、食管壓迫性:早期吞服食物有困難及食后胸骨的燒灼刺痛感。
6、混合型:表現為以上五型癥狀。
【輔助檢查】
X線正位片和側位片;CT及MIR。
【治療】
1、保守治療:如牽引、理療、推拿、藥物治療。
2、手術治療。
【術前準備】
1、心里護理:醫護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解釋治療方案及手術的必要性、術中的配合等,讓患者及家屬了解同病種手術的病人手術效果,消除患者的顧慮,充滿信心地接受手術。由一名家屬陪伴,給予情感上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2、術前適應性訓練(氣管推移訓練):囑患者或家屬用右手的第2-4指在頸部右側皮外插入內臟俏與血管神經鞘間隙處,持續向非手術側推移,必須將氣管推過中線。第一天一般為3組,每組15-20分鐘,每次推移間隔2-3分鐘。
3、物品準備:尿布墊、便盆、尿壺、毛巾2-4張、翻身枕4個、嬰兒枕1個。
【術后護理】
1、體位護理:術后清醒后可墊嬰兒枕,4-6小時后可行翻身至側臥位(側臥位時枕頭墊至與肩同高)休息。術后第一天,可在家屬攙扶下離床活動。
2、冰袋冰敷:為減輕術后咽喉部不適,傷口出血引起血腫,予以冰袋冰敷,在冰敷過程中,應用小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凍傷皮膚。
3、飲食護理:術后24-28小時內指導患者進食溫涼流質飲食,以減輕咽喉部充血水腫;以流質—半流質—軟食—普食,慢慢過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甜食,以減少患者嗆咳或痰液。
4、康復鍛煉:
(1)雙上肢練習:如握拳、對指、分指、夾紙練習、抓拿上舉等動作。
(2)下肢活動練習:如踝泵運動、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直腿抬高練習等。
【出院指導】
1、減少頸部活動,避免頸部劇烈旋轉及禁止負重、抬重物或低頭、仰頭、旋轉等運動。
2、養成正確生活習慣,保持正確姿勢
(1)伏案工作時間長,要每隔1小時做1次頸部多方向運動。
(2)保持正確的睡眠姿勢,枕頭不可過高或過低。
3、康復運動:在醫生指導下,行頸部肌肉鍛煉,如前屈、后伸、左右側屈等動作,以增強頸部肌力。
4復查:于術后1、3、6、12個月門診攝片復查。
發布日期:8月30日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