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內科成功施行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
日前,我院心血管內科為一名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八旬老人,成功施行首例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標志著我院心血管內科開啟了無導線起搏器技術應用的新篇章。
據了解,患者為80歲老年女性患者,因“心悸伴頭暈1+月”來院就診。確診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有竇性停搏、心動過緩發作等癥狀,需要安裝起搏器預防暈厥及心臟猝死。
心血管內科專家團隊術前分析,由于患者年齡大,但若采取傳統起搏器植入術,需要切開胸部皮膚,在胸部植入起搏器,存在手術創傷大、傷口愈合慢、感染風險相對較高、術后恢復慢等風險。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涂清鮮提出,采用國外先進的 Micra無導線起搏器技術進行微創手術治療,贏得了患者及家屬充分同意。
據介紹傳統起搏器是治療心動過緩的一線手段,和傳統起搏器不同,創新的無導線,無囊袋設計,可以大大減少并發癥發生的風險。相較于傳統起搏器,體積減小了93%,僅有維生素膠囊大小,重量僅約2g。擁有超強的電池續航能力壽命超過12年,同時兼容1.5T(特斯拉)/3.0T核磁共振掃描的創新功能,可以為心臟提供持續穩定的動能。
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涂清鮮通過股靜脈穿刺,將起搏器通過導管植入到患者心腔內部,用時30分鐘,手術取得成功,術后患者生命體征良好,兩天后康復出院。
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涂清鮮說道:“無導線起搏器的整個手術過程時間短,植入成功率高,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也相對傳統手術方式更加良好。微創手術方式也避免了傳統心臟起搏器手術植入給患者帶來的皮下囊袋痕跡和手術創口傷疤,減少了創傷與感染風險。”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